泰金999記者北京1月4日電/據國際商報報道,自1月1日起,中國對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調整後的稅目總數為8580個,比2020年增加31個。這是中國近年來力度較大的一次關稅調整,釋放了中國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的明晰信號。一輪接一輪的降關稅正惠及全球,推動中國市場加速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降關稅釋放強信號
抗癌藥和罕見病藥品原料、特殊患兒所需食品、人工心臟瓣膜及助聽器醫療器械、乳清蛋白粉和乳鐵蛋白等嬰兒奶粉原料……新的一波降稅紅利來襲,從老人到幼兒,都有望收到這一份降稅“紅包”。
這波降稅紅利包括藥品和藥品原料、醫療器械、嬰兒奶粉以及新基建或高新技術產業所需部分設備、零部件、原材料等產品,主要覆蓋五大重點功能領域:一是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二是滿足國內生產需要;三是促進航空領域的國際技術合作;四是提升空氣質量,支持環保產品生產;五是鼓勵國內有需求的資源性產品進口。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家進口研究中心主任魏浩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道,從此次降稅的具體產品來看,範圍和規模都在擴大,而且針對性更強,足以彰顯中國積極主動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中國加快通過高水平開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關稅調降之所以成為每年年初的“規定動作”,向全球釋放擴大開放的強信號,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這是中國擴大開放的既定步驟;二是這是中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在開放中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需要;三是隨著自貿協定的簽署,中國積極推動降關稅措施落實。進口關稅的調降終將惠及全球,惠及百姓,惠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速擴大進口效應
記者梳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年來的關稅調整方案發現,每年年初和年中都會有關稅調整。從年初的進口關稅稅率調降來看,自2016年1月1日起中國降低了對部分箱包等16項消費品的進口關稅,2017年1月1日起降低了對金槍魚等16項商品的進口關稅,2018年1月1日起降低了對包括工業品在內的948項商品的進口關稅,2019年1月1日的調降涉及700項商品,2020年1月1日的調降涉及859項商品。自2021年7月1日起,中國還將對176項信息技術產品的最惠國稅率實施第六步降稅。
如此大規模的進口關稅調降固然可以給消費者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直接帶來利好,但也有人擔心會給相關產業帶來衝擊。
對此,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降關稅不可避免會給國內相關產業帶來壓力和挑戰,其影響由多方因素決定,但總體風險是可控的:一是降關稅的領域經自貿協定談判確定,考慮了產業承受度,而且鼓勵進口的商品大多在國內生產不足或競爭不夠,因此對產業的衝擊不會太大;二是擴大進口雖然會給相關產業帶來一定壓力,但也可以帶來示範效應,從而轉化成產業發展的動力,長期來看是有利的;三是通過高質量的進口進一步激活市場,提高競爭效率,可以降低社會總體成本,相關產業亦有機會從中受益。
大連市商務局副局長李延峰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強調,善用進口渠道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以大連為例,憑借大連港優勢,當地每年會進口大量的石油、原材料及日韓消費品等。其中,石油和原材料的進口促進了大型石化項目的投資落地;芯片等中間品的進口促進了投資和人才的培養,增強了大連產業的發展能力;消費品的進口不僅讓大連受益,也通過電商和中歐班列等渠道溢出到全國各地,對區域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