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既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又有月圓人圓的美好寓意,還有月餅、秋果等諸多慶祝豐收團圓的美食。

  除瞭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哪些飲食習俗?經歷瞭千年發展之後,哪些習俗穿越古今沿襲完整,哪些習俗在傳承中有所創新?哪些習俗南北都有但存在差異?哪些習俗是北京地區的專屬中秋記憶……

  中秋前夕,讓我們打開記憶的閘門,一起穿越古今,共話中秋節的飲食文化。

  秋分曾是中秋節

  歡聚同食慶豐收

  民間故事中,關於中秋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許多人認為中秋節就是源自這個上古神話傳說。的確,中秋節的習俗在上古時期就已經出現瞭,但起源卻比神話更早——源自古代人民日常對天象的崇拜。

  越是不瞭解的東西越神秘,越神秘的東西越容易被賦予想象中的神力和崇拜。古代,大傢認為最神秘的東西就是天象,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就是先民最早的崇拜對象,我國許多傳統節日都與之相關,比如七夕節、中秋節等。

  “中秋一詞,最早在《周禮》中出現,唐代就已經有很多相關詩詞,宋代以後日漸盛行,成為瞭我國闔傢團圓,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節。”北京博物館學會非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李彩萍老師介紹,中秋節,顧名思義,是仲秋之中的節日。農歷八月是秋天的第二個月,也被稱作仲秋。最早的中秋節就在八月,但不是八月十五,而是秋分。

  在古代,農耕順應四季,隻有秋天是物產最豐富的豐收季節。秋分時節,瓜果成熟,五谷豐收,大傢選在這個時候相聚,擺上一桌瓜果,做上一鍋新糧做的飯,先祭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再歡聚同食以慶豐收。因為有著祭月的習俗,所以秋分這天也被稱作祭月節。

  慢慢的,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歷法融合,各地逐漸將這個祭月、慶祝豐收的節日統一調至農歷八月十五,也就是如今的八月十五中秋節。

  月餅品種何其多

  全傢拜月再分食

  提起中秋節,許多人馬上會想到月餅。關於月餅的傳說特別多,有的說是為紀念嫦娥而做,有的說是楊貴妃給胡餅改名而來,但無論哪種說法,從未改變的是月餅原為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後來逐漸成為瞭賞月必備美食和傢人團聚的象征。

  如今的月餅承襲瞭團圓和慶祝的寓意,但與以往不同的是,經過不斷變化發展,月餅已經有瞭許多新變化。

  我國傳統月餅有廣式、蘇式、京式、臺式、晉式等,近幾年還出現瞭法式月餅、冰皮月餅、冰激凌月餅等,改寫瞭傳統月餅一統江山的局面。

  不過,傳統月餅也在創新,不僅包裝設計上創意不斷,還制定瞭標準規范,推出瞭很多新奇口味。

  2016年,五仁月餅出臺“國標”,宣佈隻有使用核桃仁、杏仁、橄欖仁、瓜子仁、芝麻仁等5種主要原料加工成餡的月餅才可稱為五仁月餅。

  今年,老北京翻毛月餅一改宮廷月餅的內斂范兒,也推出新口味。稻香村與安慕希合作,把酸奶餡料包入傳統的翻毛月餅之中,在月餅和牛奶中玩起瞭跨界,為傳統月餅添瞭潮流感。

  除此之外,傳統月餅的餡料和餅皮也不斷創新,比如吳裕泰金888_泰金999的茶月餅就是在餡料中加瞭不同的茶粉,食之解膩增香,口味獨特。

  “但我記憶裡印象最深的還是自傢做的大月餅。”北京民俗學會會長高巍感嘆,如今月餅能越做越精美都是得益於生活水平的提高,若是回到幾十年前,還真是不敢想。

  在北京,五六十年代的中秋節,買月餅吃還是一種非典型性的奢侈行為。那個年代,無論是大雜院還是小胡同裡,傢傢戶戶都是自己做月餅。沒有模具,就做個大面餅,裡面包上糖和果仁,外面點上花樣,或蒸或烙,一個大月餅過中秋,一傢人先拜月再分食。

  “雖然月餅簡單,但中秋團圓的味道同樣濃厚。”高巍回憶,雖然當年的物質條件一般,但大傢同樣十分重視中秋,大人孩子都早早盼著這天。畢竟中秋節的快樂和幸福不僅在品嘗美食之時,更在團聚、參與的過程之中,在傢做大月餅的舊時光也是一代人心中溫暖的幸福印記。

  秋茶桂酒甜果飲

  傢鄉酒最解鄉愁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簡簡單單一句詞,便生動展示瞭古人聞著桂花香、賞著中秋月、飲著杯中酒的中秋月夜。

  我國一直都有酒文化。從古至今,心情悲喜有酒,逢大事、大節更是要飲酒。中秋這樣重要的節日,酒自然必不可少。

  為順應中秋時節,古人會摘取桂花、菊花等應季花放入酒中,釀制出時令酒。如今,除瞭桂花酒、菊花酒之外,中秋節大傢喝得更多的是相聚時的團圓酒,尤其是有著傢鄉味道的白酒更受喜愛,如北京地區最常見的二鍋頭,山西地區最常見的汾酒等。中秋相聚,無論是親朋好友暢飲,還是遊子獨飲解鄉愁,一瓶傢鄉好酒不僅能讓氣氛迭起,更能用一口傢鄉味將大傢的味蕾和思念一並拽回傢鄉,營造更好的中秋氛圍。

  賞月時還離不開一壺好茶。古時,不飲酒的婦女兒童中秋時多飲花茶或果茶。如今的選擇更多,無論是一壺傳統的茉莉花茶,還是當下流行的蘭花茶、白桃烏龍等花果茶,或是時令感更強的桂花茶、菊花茶等,都能在吃月餅時解膩,並令賞月更有意境。

  熙熙攘攘果子市

  北送石榴南送柚

  中秋團圓飯除瞭月餅和茶酒,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地區秋天大量幹鮮果上市,現在既能在超市買,又能在網上訂購,非常方便,以前則集中在中秋節期間的果子市買。

  果子市顧名思義,就是賣水果的集市。高巍強調,這可是老北京中秋節的一大特色。

  一進農歷八月,果子市就開始擺攤瞭,但還是要數中秋前兩天最熱鬧。集市上搭滿棚子,小販們不僅自己吆喝的起勁,還會開著喇叭放各種與中秋相關的戲曲選段,離著老遠就能感受到中秋氣氛,吸引大傢入場。

  果子市裡的水果特別多,蘋果、梨、石榴、棗、沙果、山楂、栗子……五顏六色的水果有按堆兒賣的,有的則裝在蒲草編成的籃筐裡,裡面放上香蒿,頂上還蓋著一張紅色或綠色的彩紙叫做“門票”,印著字號和廣告詞,像極瞭現在的果籃。買上這麼一個果籃走親訪友,特別有面兒。

  “中秋送水果其實是南北都有的習俗。”李彩萍老師補充道,南方一些地區在中秋節走親訪友會專門送柚子,取其諧音“有子”“佑子”,祝福人丁興旺,平安吉祥,類似北方中秋時節送石榴。如今,隨著物流的發達,南北早已互通,中秋可食用的水果早已沒有瞭地域差異,但是風俗習慣仍各自保留。

  中秋要搭兔爺山

  民俗活動不間斷

  最後,我們來聊聊老北京的中秋特色。

  “八月十五月兒圓,兔兒爺傢住月裡面。兔兒爺,別嬋娟,走向大地顯靈仙。”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拜兔爺的習慣。但“爺”是封建時代對尊貴者的尊稱,為什麼北京地區會跟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叫爺呢?這就得講一下兔爺的來歷瞭。

  傳說有一年北京城起瞭瘟疫,傢傢戶戶有人病倒。嫦娥見狀便派玉兔化作一個少女下凡為大傢送藥醫治。大傢發現後紛紛送東西感謝玉兔,但玉兔不僅沒要,還為此變瞭面貌,今天是個賣油郎,明天又化作老翁,騎著馬走遍瞭北京城內外,待瘟疫徹底過去才悄悄回到月宮。大傢敬重玉兔,便稱其兔爺,並做瞭身穿鎧甲騎著馬、威風凜凜的兔爺泥塑供奉起來,感謝他給人間帶來吉祥幸福。

  直到今天,每逢中秋,北京地區的博物館、公園還經常舉辦畫兔爺、搭兔爺山的民俗活動,在北京冬奧會征集標志物時,兔爺也被推舉入圍,足可見北京人對兔爺的喜愛。

  今年中秋國慶期間,北京民俗博物館還會搭兔爺山並舉辦做月餅、拜月、畫扇面等傳統中秋活動,2020北京首屆國潮花燈夜遊節也將在世界花卉大觀園開幕,不僅能賞花、賞月還能賞燈逛夜場。如果您有興趣,不妨提前網上查詢預約參加,做好防護措施,開心健康過節。 

  

出款最快的娛樂城

全台借錢最快的中和當鋪

tga8889官方遊戲泰金888

最後修改日期: